近日,一场旨在深化中非经贸合作的标志性活动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6月9日,由广西贸促会与埃塞俄比亚谢格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桂通五洲(非洲站)”经贸合作交流会成功举办,双方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标志着广西与埃塞俄比亚的经贸关系迈入新阶段。这一合作不仅为两地企业搭建了务实对接平台,更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动能。
此次交流会吸引了中埃双方政商界代表近200人参与,广西贸促会会长杨雁雁与谢格尔市众议院议长瓦赫罗·卡比图·阿尔比共同出席并致辞。杨雁雁指出,广西与埃塞俄比亚在糖业、林木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已形成紧密合作基础,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34亿元,贸易品类涵盖农产品、机械、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她强调,双方应依托各自产业优势,共同开拓东盟、非洲等第三方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合作典范。
瓦赫罗·卡比图·阿尔比则以“老朋友”的姿态表达合作意愿。他透露,谢格尔市正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纺织服装、皮革加工、建筑材料、咖啡产业等领域潜力巨大,但受限于技术、资金等瓶颈,亟需国际合作支持。他特别提到,埃塞俄比亚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广西在资源开发领域的经验高度互补,希望广西企业赴埃塞考察投资,并邀请广西企业参加7月上旬在谢格尔市举办的国际展会。
展开剩余46%会上,谢格尔市投资、贸易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例如,该市为外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措施,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业、制造业升级。广西企业代表则关注埃塞俄比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市场辐射能力,双方在农产品深加工、港口物流、医疗设备出口等领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流会正值埃塞俄比亚加入“金砖国家”之际,其经济转型需求与广西的产能优势形成高度契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此前已为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官员举办多期糖业、港口物流等领域的援外培训班,为技术合作奠定基础。此次协议签署后,双方计划在职业教育、地方治理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人才与技术的双向流动。
分析人士指出,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开放前沿,与埃塞俄比亚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更可通过“非洲+东盟”的联动模式,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型合作路径。未来,随着双方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持续发力,中非经贸合作有望迎来更广阔空间。
发布于:河北省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