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李建广
“累了乏了,来这歇歇;碰到啥事,到这说说。”10月6日晚上8点,忙了一天的顺丰快递员刘阔,推开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门,拉着记者坐下聊了起来。
“瞧,充电宝、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等一应俱全。”刘阔带着记者转了起来,“这个空间是‘暖心驿站’,那里是‘小哥议事厅’,楼上还可以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
“刚来那会儿,跑在路上,没有那么多遮风挡雨的地方,现在,一座座驿站,一个个歇脚点,真好。”刘阔说。
聊着聊着,刘阔走到一面展览墙前,一张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春节前夕到前门石头胡同快递服务点看望慰问的照片映入眼帘。
“总书记说我们‘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这句话,我一直记着。”刘阔说。
80、100、355……这是2021年以来西城区驿站数量的变化;1500多个,这是目前全区“‘骑’心协力一平方米服务区”的数量。
数字里,沉淀着获得感。“现在,10分钟就能到暖心驿站。走进驿站,就像回到自己家。”刘阔说。
数字里,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城区人口密集、空间不足,我们把党群服务中心、银行、超市、保安岗亭等都利用起来了。”西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王宏天说。
民生无小事。8400万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纳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
暖心关爱,凝聚同心筑梦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这些年,刘阔把送货路线当成“责任区”,帮居民跑腿、与空巢老人结对帮扶,成为居民的“贴心人”。
和刘阔一样,5.1万名“西城小哥”化身穿街走巷的“城市响应人”,投身到平安建设、为老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中。
这些“双向奔赴”的故事,5年来还有许多:重庆江北区,“城市守护者”治理品牌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发现消防隐患的哨兵、社区网格管家等;浙江杭州,美团小哥彭清林的清林公益服务中心义务清扫、文明劝导、应急支援……
“现在,老婆和孩子都来北京了。城就是家,家就是城!”刘阔笑着说。
驿站的灯光下,刘阔的面庞年轻而充满朝气。
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