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奔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聚焦当地板栗产业开展专项调研。此次活动旨在摸清罗田板栗产业的发展脉络与现实挑战,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服务队前期已通过文献查阅、电话访谈等方式掌握了罗田板栗的基本情况,为实地调研做好了充分准备。
调研首站,服务队来到大别山农业智慧园。园区负责人结合实物展示与数据图表,系统介绍了罗田板栗的产业布局:从品种培育、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已初步形成,其中深加工产品涵盖板栗粉、板栗酥、板栗酒等20余个品类。队员们重点关注了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了解到园区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实现了板栗种植的精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果实品质稳定性。同时,园区搭建的“线上展销平台”已对接全国300余家采购商,年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
离开智慧园后,服务队前往周边的板栗种植园。漫山遍野的板栗树长势喜人,队员们穿梭于林间,仔细查看板栗的挂果密度、果实饱满度,并向种植户请教修剪、施肥等技术要点。种植户介绍,罗田板栗因海拔、土壤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海拔600米以上区域的板栗淀粉含量高,适合加工;低海拔区域的板栗糖分更足,更宜鲜食。队员们还注意到,部分种植园尝试了“板栗+药材”的套种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为农户增加了额外收入。
展开剩余71%最后,服务队抵达三里桥村委会,与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召开座谈会,深入探讨产业发展中的难点与破局思路。村主任坦言,当前板栗产业面临“三难”:一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农户多为老人,采摘效率低且成本高;二是初级产品占比超80%,深加工环节薄弱导致附加值低;三是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户抗风险能力弱。不过,当地正积极应对:一方面引入农业保险,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另一方面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延长板栗保鲜期的技术,目前已将储存时间从10天延长至20天左右。座谈会上,队员们还了解到,村委会正筹划“板栗文化节”,计划通过民俗表演、采摘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探索“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
此次调研让“志远”志愿服务队全面掌握了罗田板栗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现状,既见证了智慧农业赋能、产业链延伸等积极变化,也明晰了劳动力短缺、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服务队表示,将把调研成果整理成详实报告,结合专业知识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罗田板栗产业破解发展瓶颈,让这一“山间珍宝”真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图为队员正在了解智慧园的相关信息。 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观察展柜中的板栗标本。 张晓曼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观察板栗树的生长情况。 张晓曼 供图
图为一队员在学习辨认板栗的成熟度。 张晓曼 供图
图为三里桥村干部与团队成员开展罗田板栗发展座谈会。 张晓曼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三里桥村委会处的大合影。 张晓曼 供图
发布于:湖北省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